1 橘园规划
为方便新建橘园后期管理,建议面积不少于2 hm 2 。面积较大的橘园,根据地形、地势等条件将全园划分为多个生产小区,如宜昌东部的枝江、当阳产区地势平坦的橘园,可以按照10~15 hm 2 划分为1个生产小区;宜都、夷陵、长阳等地势比较复杂的丘陵、山地橘园,按照1~2 hm 2 划分为1个生产小区。
1.1 道路规划
园区道路设计原则是确保农用机械在园区内能正常行驶,需要规划主干道、支道和作业道。主干道与园区中心相连,一般宽度为6~8 m,同时与附近交通要道相通,方便大型车辆进出。支道是主干道或园区中心连接生产小区之间的道路,也是小区之间的分界线,一般宽度为3~4 m,在间距约为50 m的适当地点设置会车道,主要通行拖拉机、三轮车等农用机械。作业道是小区内进行田间操作的道路,一般与园区的行间结合在一起,宽度为1.5~2.5 m,与支道相连接。对于立地条件不佳的果园,可以安置轨道或无轨运输车,间隔约200 m左右安装1条垂直于等高线的运输轨道,方便生产资料和果实运输。
1.2 水电系统
橘园生产用电按电力安全要求,电线架设到田,设施规范。小型橘园需设计电压220 V,大型橘园需设计电压380 V,果园输电、配电工程规划应与园区道路、灌溉加压等工程相结合。橘园应结合道路系统规划好排灌系统,排灌系统的规划不能妨碍农用机械在田间的操作和管理。尽可能在橘园上方建设1个蓄水池方便取水,容量按5 m 3 /亩计算,蓄水池底部预留排水闸阀,与果园灌溉或水肥一体化管道系统连通。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或轨道式肥水药一体化系统。果园内配套灌排沟渠,沟渠与蓄水池相连,收集、储存自然降水,排水沟位于支道两侧。平地果园排水沟宽为0.8 m、深为0.6 m,山地果园排水沟宽为0.3 m,深为0.35 m,采用混凝土构造或同等规格的“U”型槽。排水沟可建在田间作业道两旁,也可独立建设。
1.3 作业区规划
平地和坡度在10°以下的缓坡橘园,宜采用水平条田,水平条田的长边即为定植行向,长不小于100 m、宽不小于30 m,或面积大于5亩。坡度在10°~15°的丘陵山地宜采用坡式梯田,坡式梯田单块长不小于50 m、宽不小于20 m,或面积大于2亩 。田块布设需顺山坡地形,按照“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取凸填凹,以便于机械化作业,坡度在15°~20°的可采用等高栽植。
2 园地整理
园地整理一般在苗木定植前3个月左右,在当年秋季果实采摘结束后至翌年2月为宜。
2.1 开挖定植沟
根据种植行距,平地橘园沿南北向用石灰等在定植行中心线放线,缓坡地橘园顺坡用石灰等在定植行中心线放线,山地橘园沿等高线在离梯面外边1/3处放线。然后用挖掘机挖种植槽(挖沟),槽宽为0.6 m左右、深为0.5 m左右,所挖除的土壤整齐放到沟的一边行间。
2.2 定植沟改土
建议回填腐熟的渣草、厩肥2~4 t/亩或商品有机肥1 t/亩左右,在粗有机质上均匀撒入过磷酸钙150 kg/亩、有机无机复混肥150 kg/亩。pH低于5.5的土壤,同时撒入适量石灰、白云石或氧化镁等;pH高于7.5的土壤,可加入适量硫酸亚铁或硫磺粉。回填1/3~1/2的土壤,用挖机将粗有机质和肥料简单拌匀、整平,再在上面铺0.1 m左右的园土。
2.3 安装水肥输送系统
种植沟改土完毕后,每个作业区立即安装输送水肥的二级主管和支管。二级主管道与一级主管道(与蓄水池和首部控制枢纽连接)相连,与种植沟垂直、紧贴种植沟布置,深为0.5 m以上。一般采用UPVC给水管,管径为40~90 mm,根据灌溉区大小确定 。然后在每个种植沟的中间位置从主管上垂直安装1根支管,管径为30 mm左右,高出地面0.5 m以上。
3 苗木定植
至少在种植沟改土后1个月开始定植,容器苗在春、夏、秋季均可定植,气温高、无霜冻的长江沿岸和清江河谷地区冬季也可以定植。裸根壮苗可春栽或秋栽,最好选择阴雨天进行,但土温低于12 ℃时不宜栽植,春梢或秋梢萌芽和生长期不宜种植。选用无病毒容器大苗或无病毒裸根壮苗。没有特殊要求时,建议选用枳做砧木。为充分考虑农用装备使用,建议株距为1~2 m、行距为3.5~4.5 m。
3.1 苗木规格
从专业育苗机构选购容器大苗或者2年生以上假植苗。嫁接部位离土面≥0.1 m,嫁接口愈合正常,苗木高度≥0.8 m。径粗(苗木嫁接口上方2 cm处最粗直径)≥0.8 cm,分枝数露地苗不少于2个,容器苗不少于3个。
3.2 苗木摆放
根据株距在改好土的种植沟中线上用石灰或腐熟有机质等定栽植点。将容器苗去掉容器或营养袋,对土球简单抹土松根处理,然后立直放在栽植点上。若是裸根苗,先对苗木进行短截修根处理,即根据裸根苗高度和粗壮情况留短截0.6~0.8 m、去掉主干0.3 m内的辅养枝、树冠内病虫枝、细弱枝,并平剪受伤主根或过长主根,然后在栽植点上垄小土堆(高为0.05~0.1 m),将裸根苗立直根系展开摆在小土堆上,再培土成小土包(高为0.3 m左右)固定裸根苗。
3.3 培土起垄
利用挖机或起垄机械将行间表层土培到苗木两边和苗木之间成弓形或龟背形垄,垄宽为1.5 m、高为0.3~0.4 m(与苗木根颈齐平)。培土时注意不要碰伤苗木,及时扶正苗木。
3.4 垄面覆布
采用宽为1.2 m的黑色防草地布,以种植行为中心线,两边各留出0.15~0.2 m进行铺设,利于防草。
3.5 定植后管理
定植完毕后,及时安装毛管(标配的滴灌管或滴灌带,管径一般为0.16 m,承压力为0.4 MPa以上,滴水孔为3个/m),建议安装时毛管直接固定在垄上中间位置。毛管安装完毕,及时给裸根苗滴定根水5~10 L/株,根据天气情况间隔3~6 d滴水1次,直至苗木成活。在有大风的地区,苗木定植后在主干旁边插上1根支柱将苗木固定。后期注意做好疮痂病、炭疽病、红黄蜘蛛、蚜虫和潜叶蛾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